欢迎您访问东营市中心血站官方网站!

扫描二维码
进入微信平台

                         联系电话:0546-6090686  地址:山东省东营市黄河路216号 

Copyright © 2018  东营市中心血站  All Rights Reserved. 网站建设:中企动力东营      鲁ICP备12014604号-1

新闻资讯

张道利:用一腔热血为生命加油

2021-07-22 08:50

 挽起衣袖,扎止血带,张道利平静地看着采血护士将针头刺入肘正中静脉。很快,采血袋内装满热血。30多年来,从他胳膊上抽去上万毫升血液。同时,作为血库医生,他带动胜利医院医护人员纷纷投入无偿献血的行列,已捐献50余万毫升“生命之源”,挽救了无数人的生命,传递着爱的温度。

  在胜利医院血库办公桌的几个抽屉里,零零散散地收藏着张道利几十本红色的无偿献血证。日期最早的那本已落款模糊,泛黄的纸页上依稀可辨是在上世纪90年代。事实上,早在国家出文提倡无偿献血之前,他便开始了无偿献血,那时还没有发“红本”。

  1985年,22岁的张道利从聊城卫校毕业后,分配到胜利医院检验科血库工作。血库,不同于通常门诊。张道利所在的血库,坐落在胜利医院门诊大楼底层的最里端,进入大楼后还需要绕过几个拐角才能到。幽僻的室内,冷藏着全院的医疗用血。每天,一袋又一袋的血红细胞和血清,在张道利的手中进出血库。

  1988年仲夏的一个午后,年轻的张道利像往常一样,为前来血库领取血液的各科室护士分发各类血型的袋装血液。忽然他发现,妇产科申请的800毫升B型血,库存已经不够量了。妇产科护士告诉他,这是一名产后大出血病人,急需输血。情势刻不容缓,而眼下却难以及时联系到献血者。看着在血库门口来回踱步的妇产科护士,年轻的张道利果断决定:“我是B型血,抽我的血吧!”采血护士随后赶到。当失血产妇冰凉的手再次恢复体温时,一股暖流流淌过张道利的心田。

  长年待在血库,没有固定休息日,工作相对单调枯燥,张道利却并不感到厌倦:“挽救一个个素不相识的患者,是我工作的乐趣。”

  血荒,在20世纪八九十年代年年都有发生。经过几次“抢险”献血后,张道利发现,自己更加精力充沛。张道利透露,由于那时医院自行组织采血和管理血液,而血源是靠一些为数不多且相对固定的地方卖血人员供血,部分血型常常急缺。于是他自己带头,并发动周围医生同事伸出胳膊献血。

  “作为血库医生,我明白血液对病人的重要性。”张道利坚定地说,“哪能见死不救!”

  1998年献血法出台,我国献血从有偿献血、义务献血制度转向了无偿献血制度。张道利的献血之路就此延续下去。他逢人就宣传无偿献血的意义,向胜利医院各个科室的同事介绍无偿献血,带动近百名医护人员无偿献血。每年组织一次集体无偿献血,成了他工作的一部分。

  2014年8月27日,胜利医院白衣天使们又一次在东营市中心血站的流动献血车前排起了长龙,短短一个上午,就有12400毫升血液汇聚。“点滴热血,汇聚成河,将挽救多少垂危的生命!”张道利感慨。

  现在,他每年两次献血,一次400毫升。他还是造血干细胞志愿捐献者。科学献血已成为张道利的一种生活习惯,献血总量早就超过10000毫升,相当于全身换了3次血。他对家人说:“如果自己都不主动捐献血液,又怎么让别人来无偿献血呢?”

  为了保证自己的血液健康,张道利有自己的养身之道。他从不吸烟和酗酒,并且多年来始终坚持早晨6点出门跑步晨练,夏季每天下班后游泳锻炼。

  已逾知天命年纪的张道利看起来温文尔雅,精神抖擞。他说,科学献血能促进人体新陈代谢,减少心脑血管疾病及癌症发病率,益寿延年。对于网上谣传“献血有害身体,绝大部分医生都不参与无偿献血”的言论,他用实际行动进行了驳斥。

  “用生命去温暖生命。”张道利乐呵呵地说,“献出的是热血,收获的是温暖和健康。”张森

关键词: